组织的边界

组织是有边界,其一是地理位置的边界,其二是经营范围的边界。

从公司体系诞生之后,所有的公司都需要在政府备案两种基本信息,一种是经营范围,第二种是地理注册位置。这个就是企业的边界。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以公司责任制(company limited)组织的组织体系的公司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其边界在不断被突破。从地理位置而言,二次世纪大战之后,长期的经济繁荣、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等导致了巨型的跨国企业出现,其经营范围可以遍布世界各地。从美洲到欧洲再到亚洲的远东,其研发在美国,生产可以在中国的富士康完成。企业的价值与供应链可以跨越任何地方,企业的地理位置边界发生融合。从经营范围来看,原来的企业基本经营一种或几种单一产品。但是,现在的复杂的企业集团可以横跨产业,生产不同的产品与服务来满足市场,组织的经营边界被突破了。企业集团的产品如果组合很好,则可以形成产业的聚集效应,将成本减少到最低,以至于竞争者无法立足。

最为有趣的边界是组织模式的边界也发生了改变。原有的基于产业、股份、投资的组织模式正在被另外一种模式取代。这种组织模式是基于社交网络的、游戏的组织模式。自从哈佛大学的学生马克·扎克伯格的团队建立了第一个社交媒体的时候,这种组织模式便显现出来了。社交媒体提供了一个内容的发布平台,但是谁来发布信息是个最大的问题。还好有的人天生具有分享的冲动,这些人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在这种关系中,组织的边界,更为确定的说,组织的生产边界被异化了。组织不再生产信息,而只是信息平台的提供而已。生产信息的不是组织的雇员,而是与没有任何雇佣协议的平台使用客户。社交媒体的产生,从本质上改变了传统的雇佣关系,改变了组织生产的边界。

大量的非营利组织也改变了组织的边界,将组织的边界拉伸到了社区、拉伸到了人类本身的需求的基础,拉伸到了政府应该履行但是没有履行职责的地方。在发达国家,非营利性组织的规模日益扩大,非营利性组织的影响也在扩大。将组织的边界变得更为模糊。

成功的企业总在冲动的扩展、兼并、创新之中,最大的创新来自与对制度的创新,其中一项彻底改变了组织的边界。派遣制、灵活用工等新型的用工模式,改变了组织的边界,使用劳动力与智力的组织可以不对其使用的对象承担直接的责任,而是由第三方来承担这个职责。这种异化的用工方式解决了劳动力需求变动带来的影响,而将这种影响交给了第三方与出卖劳动力的劳动者,组织的边界再一次变得模糊。

组织边界的消亡是否终将随着组织或者公司制的组织的消亡而消亡,正如马克思预测的国家最终将会消亡一样。组织的消亡是否意味着人类需求满足的过程已经发展到了一种现在无法想象的状况。所有人的需求都能被大数据计算及时的把控与满足。需求通过社交平台、习惯购买、现金状况等,由系统自动提交,生产由大数据机械能分布,及时将所需的物品生产并派送到具体的物理地点,这种计划模式可能会发生,就看现在的在线系统、5G与物联网的发展速度。

组织的边界在不断的演进过程中,对组织本身、企业、非盈利组织、雇员、外部三方公司、供应链管理、外包管理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不再是一个独立的王国,而是在产业、生态、技术、人才所构成的系统之中,不断的演进与融合,不断对边界进行修正,以求得最佳的竞争优势。

作者: 远景顾问

Business consultant, focus on improving people, process and performance.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