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盘点驱动组织战略

人才盘点是一项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可以帮助组织了解现有人才的结构、能力和发展潜力,从而指导组织制定和实施人才战略。将人才盘点与组织战略相结合,可以使组织更加有效地利用人才,促进组织发展和实现战略目标。

继续阅读“人才盘点驱动组织战略”

参与式行动研究(participatory action research )促进组织变革

外界环境对组织压力越来越大,人工智能兴起,世界格局发生剧烈变动,企业面临更大的经营风险。组织变革的内生动力在不断的增强,国外的社区实践证明,采用参与式行动研究可促进组织变革的发生。

继续阅读“参与式行动研究(participatory action research )促进组织变革”

参与式行动研究(participatory action research )在管理咨询中的运用

传统意义上,研究只能是专家从事的工作。随着社会的变迁,人口基本素质的提升,将研究涉及的各方整合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从而获得关于社区、组织的真知灼见,并采取行动进行改善,已经成为可能。管理咨询作为一种特殊性质的研究,一样可以借鉴成熟的参与式行动研究,来提升项目的质量、可持续性与满意度。

继续阅读“参与式行动研究(participatory action research )在管理咨询中的运用”

组织发展咨询

远景顾问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组织发展咨询经验。十年前便开始研究组织发展咨询,并引进了组织发展咨询的概念与方法,见本博客2010年的归档文件。

新冠疫情导致了企业的运作环境更为不确定。当今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与区隔化并重,市场竞争变得更为激烈,市场经营环境开始出现剧烈的变动,企业的产品及服务必须不断创新才能获得持续的发展能力,企业必须具备应对灾害的再生与弹性。在后疫情时代来研究组织发展,具有更强的时代意义。

继续阅读“组织发展咨询”

组织的压抑

对于刚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的劳动力而言,进入工厂上班就意味着在规定的时间内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可以随意的基础。他们必须服从组织的安排,服从于作业指南。因此,对于通过出卖自己的时间来获得薪酬的雇员而言,组织一定意味着压抑。

组织的压抑来自于组织的规则,组织必须建立一定规则来规范个体的行为,将个体的要求规则化,形成制层面的东西,来约束每个组织的成员。当组织中个体成员的要求超越了组织规定的范畴,则按照规定来执行,以免出现法不责众的问题。组织的规则对个体的约束是压抑的根本原因,无论再为优秀的企业,其规定都是具有压抑性的。

继续阅读“组织的压抑”

疫情下的组织的责任

组织存在于一个责任的网络系统之中。当组织不能履行其职责的时候,这个责任的网络就会崩溃,企业会破产,产业会动荡,最终甚至引起社会的动荡。

首先,组织存在对其成员的责任。这个责任是雇佣责任,是雇员与雇主之间的,以出卖技能、工作时间为基础的协议责任,这种责任受到国家的干预,如受到《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的干预。就中国的实际情况而言,《劳动法》大概是在九十年代制定的,是在中国经济转型初期制定的,其中很多的情况其实已经与现实的劳动雇佣关系不相吻合。作为雇佣关系的核心,雇员的工资其实一致没有单独的法律来保护,需要对现实中对劳动雇佣关系的工资支付进行立法。当组织不能有效的承担对雇员的责任的时候,其实是组织衰退的开始。从产业动荡的情况可以清晰的知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够有效的承担对雇员责任的产业都是有利润的产业,反之则是衰退产业。

继续阅读“疫情下的组织的责任”

再聊组织发展的价值

组织发展理论与实践从工业化时代演进至今,任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采用组织发展系统理论方法与实践,解决了企业变革中遇到的核心问题:平衡组织利益与个体利益之间的矛盾,最大程度上实现或体现了人本主义的思想。组织发展从企业精神文化的底层触动变革,实现组织对环境的高度适应性,组织成员对变革本身的接受程度。

继续阅读“再聊组织发展的价值”

组织的社会功能

组织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分工变得日益复杂。所有的组织一定在社会分工中承担一定的功能,这个功能就是组织存在的目的与意义。

从社会系统大的分工来说有行业的分工,如工业、农业、制 造业、服务业等,从行业内来说,在产业价值链上承担了不同的功能。如在建筑业中,有的企业承担概念设计,有的企业承担施工,有的企业水电施工,有的企业是土木施工等。越来越细的社会分工,要求组织对自身的定位要非常清晰。在产业链的整合、分化之中,企业总能找到很多机会,实现自身发的扩张,如在建筑业中,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有的企业单独承担水电安装施工。

继续阅读“组织的社会功能”

也论组织结构

在工业化早期,人们探索一种以大规模生产为基本模式的组织方式,与传统的生产不一样的在于,传统的以手工作坊为基本的单元的组织,没有更为细致的工作分工,生产效率低下。在大规模生产时代,逐渐处于被淘汰的地位。规模化生产,最终将商品的成本降到很低,以至于手工作坊的商品根本无法与之竞争。

随着技术的进步,经历了蒸汽时代的变革之后,大规模的生产已经成为社会的基本组织模式。为了追求规模效应,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企业的规模越来越来大。在二战之后,借助于长期的经济繁荣,西方形成了跨越国界的巨型公司,这些跨国企业的产值,有时候生比一个中型国家的GDP还高。

继续阅读“也论组织结构”

组织的边界

组织是有边界,其一是地理位置的边界,其二是经营范围的边界。

从公司体系诞生之后,所有的公司都需要在政府备案两种基本信息,一种是经营范围,第二种是地理注册位置。这个就是企业的边界。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以公司责任制(company limited)组织的组织体系的公司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其边界在不断被突破。从地理位置而言,二次世纪大战之后,长期的经济繁荣、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等导致了巨型的跨国企业出现,其经营范围可以遍布世界各地。从美洲到欧洲再到亚洲的远东,其研发在美国,生产可以在中国的富士康完成。企业的价值与供应链可以跨越任何地方,企业的地理位置边界发生融合。从经营范围来看,原来的企业基本经营一种或几种单一产品。但是,现在的复杂的企业集团可以横跨产业,生产不同的产品与服务来满足市场,组织的经营边界被突破了。企业集团的产品如果组合很好,则可以形成产业的聚集效应,将成本减少到最低,以至于竞争者无法立足。

继续阅读“组织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