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工业化和世界大战演进过来的现代组织,基本是在一种较为平稳的状况下演进。但是其间也发生几次重大的事件,比如1931年的经济危机、911事件与2008年的金融风暴等。总体而言,从二战结束之后,世界经济基本处于长期的稳定发展状态,世界范围内没有发生重大的灾害事件,全球经济一体化快速进展,发达国家将产业链作为关键的研发保留在国内,其余的制造、营销、供应等职能分布在世界范围内,这种以成本因素优先的产业、供应链格局在稳定的世界环境与和平的年代,促进了世界的繁荣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2020年的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彻底影响了世界的格局。组织发展不仅需要考虑扩张,更需要考虑在重大灾害中的弹性与恢复。疫情是二战结束之后最为重大的历史事件。
首先,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受到重大的挫折,为了保证灾难的应对,世界范围内供应链的优化将不再将成本作为最优先考虑因素。涉及到灾害应对的产品的供应链必须优先部署在本国领土内,否则,一旦发生全球范围的危机,将世界范围的运输切断的时候,无法有效的应对灾害。只有最为完整的、设置在本土的工业与产业链才能有效的应对全球灾害的发生。将对整个世界格局产生重大的影响。
其次,人们的消费偏好发生改变,更多的人采用远程办公方式,避免聚集保持社交距离,人们更加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企业采用更多灵活用工的方式,解决人力不足的问题。
再次,企业开始认真思考资源使用的效率性问题,争取在同样的资源投入条件下,产出更多的商品与服务。
疫情带来的影响,使组织必须思考建立弹性系统。这个体系的主题与传统组织相是不同的,传统组织在平稳状态下追求利润与扩张是永恒的组织发展主题,而追求对灾害应对自如成为弹性组织的主题。弹性组织在灾害发生的时候,立刻进入龟息的状态,而在灾害过去之后,能立刻恢复功能开始正常的运作。弹性组织要求用工弹性、供应链弹性、岗位弹性,组织结构弹性,强大的分布式信息系统与人工智能(AI)系统,并且有与政府之间的通道,便于组织在灾害发生的时候,得到政府的最大帮助还要求有资源的备份系统,便于在灾害之后镜像恢复。
组织的弹性(resilience)是在世界范围疫情出现之后的关键词之一,组织弹性意思是在灾害来临的时候,迅速采取最为果断的措施,将组织的活动限制在最小范围内,组织停止一切经营活动,以求最大程度的降低灾害影响。等灾害过去之后,组织迅速恢复到正常状态运作,开始履行各项正常功能,这种组织体系是后疫情时代组织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