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发展起源于对传统科层制组织体系的反思。
基于社会分工而形成的科层式的组织体系,背后的假设是基于从农耕到工业化的进展中,需要对农耕文化中自由散漫的习惯进行改变,进而形成一种职业的、服从于机器要求的、服从于任务排班要求的作业与管理体系。这种体系让早期的资本主义国家获得了巨大的生产力。但是,在技术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科层制的官僚体系逐渐出现很多问题。在科层式体系中,最为根本的假设是:人是“经济人”,人在企业打工只是为了混一口饭吃。因此,在与雇主的博弈中,雇员只要能够偷懒,就一定要偷懒,只要可以不努力,就一定不努力。基于这样的假设,雇主必须用绩效等“胡萝卜与大棒”的机制保证雇员努力工作。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许多实证研究开始逐步证实在现代经济活动中,雇用关系并不纯粹是一种经济关系。著名的霍桑实验证明了这一点,雇员在受到关注的时候可以超越其职责和能力努力工作。当许多实证的研究证明了雇佣关系超越纯粹经济关系的时候,许多学者开始考虑如何更为有效的改变组织系统,使其更为灵活高效、更能充分发挥人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