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入了大量精力编制项目建议书,参与项目招标过程后,最终以失败告终,这时分析why就成为关键的问题,至少可以从经验对你的投入进行弥补。
如果你能够与决策者进行交流,那你就能知道在过程中真正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你会失去机会。如果不能直接与决策者进行交流,那么通过第三方关系,尽量找到客户拒绝你的真正原因。同时,你需要对近段时间公司投标的记录进行分析,明确在商务过程究竟做的怎么样,什么地方需要改进,对客户对你的评价进行准确判断。这时问以下的问题,可以帮助自己清理思想。
第一次是怎么知道项目机会的?
与一同竞标的是哪家公司?
哪家公司获胜?
谁是真正的决策者?
有其他影响决策过程吗?
与推荐你的人联系过吗?他们是怎么说的?
客户对项目建议书的最大三点意见是什么?
客户认为建议书的风险是什么?
获胜公司与客户决策者之间存在个人联系吗?
在清理完思路后,也可以直接与客户进行沟通,询问客户对项目建议书的意见。例如,你可以这样开始交流:“前段时间,我们为贵公司提交了项目建议书参与了竞标流程,但很遗憾没有中标,我们很高兴贵公司找到了适合的服务,因为投标过程花费了我们大量的精力,为了下次我们能够做的更好,能否告诉我们在项目建议书上存在的问题吗?
对流标项目建议书的评估,最为关键的就是搞清楚决策者对项目建议书的偏好,同时了解客户对项目风险的控制与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