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片敏捷建模的局限性

能力模型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许多企业已经将能力模型运用到组织选拔、绩效与薪酬等重要的人力资源模块,提升了这些模块的水平。但是,能力素质模型的搭建需要非常专业的工具,而且,非常耗费时间。于是,为了简化能力素质模型的搭建,许多机构开始采用敏捷建模的方式为客户搭建能力素质模型。

由于专业性要求,传统的基于BEI访谈的能力素质模型搭建受到专业的限制,企业无法根据调整了的战略进行能力模型的调整,于是,就出现了战略需要的能力无法进行培养与提升的问题。敏捷建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顾问与企业人员进行共创,很快能够得到一个看似能用的能力素质模型。

但是,敏捷建模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一、顾问对组织问题的把握。在敏捷建模开始的时候,需要顾问对组织面临的战略、组织、流程与文化有相当的了解。很多进行敏捷建模的职业培训老师,在对企业情况毫不了解的情况下,两眼全黑,便开始进行能力素质模式的搭建,导致模型的效度太低。第二、传统的BEI访谈从工作中的挑战开始,通过BEI访谈梳理工作中的挑战,以及员工如何应对挑战,进而归纳出职位需要的能力素质,并将能力素质行为化。敏捷建模直接通过顾问老师的千差万别的操作,将能力素质选择出来,其信度与效度一定不会太高。第三、通过顾问共创形成的能力素质需要一个验证的过程,需要对组织的战略文化,进行深刻的审视,再确定能力素质模型的适用性。但是,一般情况,在培训老师的带领下,很快就完成了能力素质模型的搭建,因此,缺乏对形成成果的验证,于是,严重的影响到了成果的效度。

传统的能力模型搭建需要非常专业的工具,于是,产生了敏捷建模方法,但是,如果不能花费一些时间在调查研究企业情况的条件下,敏捷建模局限性便显现出来了,形成的结果不具有针对性与适应性,对企业人力资源提升不能形成较大的帮助。

作者: 远景顾问

Business consultant, focus on improving people, process and performance.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