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非吸烟者暴露在环境中的二手烟时,造成的危害与暴露的时间和剂量呈现正相关。因此,如果能够降低暴露的时间与剂量,在一定程度可以减轻二手烟的危害。
随着社会进步,现在很多人住进了有电梯的高层建筑。高层建筑为了安全性,在装修的时候对通风的考虑不够,如果室内有人吸烟,由于环境较为密闭,烟雾在室内停留的时间较长,烟雾的浓度相对较高,对室内的非吸烟者造成较大的危害。因此,如果家里面有小孩和老人,尽量不要在室内吸烟。如果想要吸烟,可以到室外,或者没有密闭的阳台吸烟,这样可以减轻二手烟对家人造成的危害。
为了舒适性的考虑,越来越多的办公场所采用密闭的环境设计,安装了中央空调,对环境的温度进行调节。在这样密闭的环境中,如果没有独立的对烟雾的处理系统,一旦有人吸烟,那么尼古丁烟雾就会随着空气流动扩散在整个建筑空间中,只能靠系统新风的换气量,逐渐的将室内的尼古丁烟雾置换出去。在此之前,尼古丁烟雾将危害建筑空间内所有人的健康。因此,减轻工作环境二手烟的危害,一种方法是设计单独的吸烟室并采用单独的系统,将尼古丁烟雾尽快的置换出去,减轻二手烟的危害。另一种方法就是完全禁止在工作场所吸烟。实践证明,第二种方法更为有效。
很多公共场合,如餐馆、电影院、游戏厅、酒吧、茶楼、麻将馆等,是二手烟暴露的最重要的位点。有点位点,如电影院已经实现了完全的无烟,其他公共场合,如麻将馆与茶楼等仍然面临很严重的二手烟暴露问题。尤其是国内麻将馆,参与赌博的人很多都是吸烟者,所有麻将馆里面烟雾缭绕,二手烟对在麻将馆的所有人造成健康危害。餐厅也是二手烟暴露的重要公共场合,但是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部分餐厅禁止吸烟,减轻了二手烟的危害。
公共场合二手烟危害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并立法进行干预。最为突出是动车严格禁止吸烟,在动车上吸烟是违法行为,违反之后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并在规定期限内不能再坐动车旅行。动车与电影院严格禁止吸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果。尤其是动车禁止吸烟,一方面保证了密闭动车空间不受到二手烟的影响,另一方面保证了动车运行的高速和安全。动车绝对禁止吸烟,这个事实告诉了吸烟者,在某些场合吸烟是违法行为,使吸烟者反思吸烟行为对社会的危害。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吸烟有害健康,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二手烟是危害公共健康的可以调整的因素。中国于2003年11月10日正式签署《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之后,坚持履行公约的职责,参与全世界范围内吸烟与健康问题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并采取立法措施控制二手烟的危害。
2011年通过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第十八条明确的规定:“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警语和标志,室外公共场所设置的吸烟区不得位于行人必经的通道上,公共场所不得设置自动售烟机,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开展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并配备专(兼)职人员对吸烟者进行劝阻”。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针对少数领导干部在公共场所吸烟,不仅危害公共环境和公众健康,而且损害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形象,造成不良影响,对党和政府领导在公共场所西亚的行为进行了规范。由此显示了中国政府对公共场所二手烟危害问题的高度关注与解决问题的决心。
1992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的报告,被动吸烟引起肺癌和其他疾病。该报告得出结论,二手烟是A组致癌物(即,一种已被证明会导致人类癌症的致癌物)。从1992年开始,各个州开始立法禁止在公共场合吸烟,对特殊的工作场所,如医院也开始实施完全的禁烟令,对一般的工作场所,也开始实施“洁净空气计划”,禁止或者限制在工作场合吸烟。不同州立法和实施的情况不一样,有的州实施了比较严格的禁烟令,如加利福利亚。立法解决了工作场合与工作场合二手烟的问题,家庭环境中暴露问题依然严峻。
总之,要减轻二手烟的危害,从个人与社会的角度都需要采取积极的控烟措施。对个人而言,一定不要在有人群活动的密闭空间吸烟,对社会而言,还需要对控烟的条例加强执行与监督,保证公共场合非吸烟者的权利,保证大众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