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肯定式探询是一种正向变革的理论,同时,也是一种处世哲学,还是一种在组织中的工作方式。由于,最初提出肯定式探询的时候,基于一些复杂的社会学、行为学和自然科学与哲学的理论,因此,很多人才感觉比较深奥难懂,加上语言的障碍,肯定式探询的引入与运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肯定式探询课程的开发,必须要在充分理解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本土化的演绎,才能在中国的土壤中,让其枝繁叶茂。
研讨的设计
对于成人而言,单纯的理论讲解,引不起学员的兴趣,同时也不符合成人学习的规律。理论证实,成人更多的是在实践中学习,带着实践中的疑问,才能更有所获,才能缩短转换的时间,保证学习的效果。因此,在课程中有很多的研讨,其目的是让学员真正感受,产生感悟,立刻能够激发并将潜在的知识链接在一起,成为工作地的技能。讲师在这个课程中只是导入与催化师的角色,而不是内容的传递与生产者,内容的生产者是学员本身。
翻转课堂
在互联网时代,所有的知识都可以在网络上查询,检索,从成人教育的连接主义来看,单独的知识是没有意义的,例如巴黎是法国的首都,这句话有意义当且仅当,第一、知道首都的概念,第二、知道法国的大体情况,第三、知道巴黎的风情。这些链接在一起的知识才具有解释与理解世界的功能。对肯定式探询也一样,课程的设计采用了部分翻转课堂的设计原则,利用互联网将学员潜在的社会、科学与行为学的知识链接起来,使学员形成能够转化的技能。
理论演绎
肯定式探询是基于西方国家行为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哲学研究进展而提出来的。其背后的理论基础较为深奥与难懂。如果不进行本地化的引入,学员对理论的掌握就会存在很大的困难。理论的演绎是肯定式探询的难点。课程中必须采用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故事,典故与范例来对高深的理论知识绩效演绎,保证学员对理论的理解与掌握。
总结
最为组织发展的重要工具,肯定式探询产生于行为学的研究,在课程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到人类行为的特点,考虑到成人学习的规律,考虑到知识的连接主义的要求,将课程设计成为一堂能够让学员触类旁通的课程,让学员能够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