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绩效考核

今年疫情一波一波袭来,不断有社区实施静态化管理,企业无法实现正常的经营,疫情导致很多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前所未有的困难。在面对疫情带来的巨大影响的时候,一些企业为了减轻疫情带来的损失,开始在绩效考核上动手脚,希望通过绩效考核压缩和降低人工成本。

从绩效分配上来看,疫情一些企业将工资体系的绩效部分的比例加大,从原来的30%左右,增加到50%到70%,这样更加方便企业控制其工资性的支出。从绩效考核内容上看,不同的企业在疫情下的实际做法更是千奇百怪,有的将员工的价值观纳入绩效考核,有的将员工的忠诚和敬业纳入绩效考核,甚至还有企业将员工上厕所的次数纳入绩效考核。从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来看,有的企业直接将绩效考核运用于人员的淘汰,对绩效不合格的员工直接进行淘汰。这些做法明显损失企业对外界经营环境的应激反应,但是,从法律 角度来说其中有的可能成为劳动争议的新热点问题。

疫情下,一些企业在绩效上面做足了文章,其目的无非是想降低人工费用,其实本来可以通过更为明确的降薪、减员措施来实现的。通过绩效系来做文章,其结果是绩效管理或者考核的指挥棒失灵,如此混乱的绩效考核系统让员工无所适从,彻底影响了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和员工的敬业度。

疫情下,企业面临的困难是暂时的困难,但是,如果企业对组织绩效体系进行调整,通过绩效体系来实现降低人工成本,那么企业在不久的未来会面临比疫情影响更为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组织文化的涣散、凝聚力的消失与员工敬业度的降低,那时企业面临的可能就是市场的最终淘汰与退出。

对一些企业而言,疫情下的绩效考核不再是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的管理工具,而是,企业减轻负担的工具。一些企业在疫情下的绩效考核和管理,已经出现了很多灰色的地带,将成为劳动争议的新焦点。

作者: 远景顾问

Business consultant, focus on improving people, process and performance.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