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了解自己无法摆脱香烟的原因,首先需要了解香烟中导致人们上瘾的关键成分尼古丁的特点。一般而言,吸烟者都会天真的以为吸烟是一种习惯行为,其实不是,了解尼古丁是什么之后,你就会发现吸烟其实就是一种毒品上瘾行为。
尼古丁是烟草中最为重要的活性成分,纯化的尼古可以作为作物杀虫剂。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发现吸烟人群的冠心病死亡率与肺癌死亡率较非吸烟人群高,由此,开始对烟草的大规模研究。当时都认为吸食烟草是一种习惯性的行为,而不是上瘾行为。烟草是否具有成瘾性,一直是烟草有害健康研究的重点与是否需要禁烟的争论焦点。
根据1988年美国卫生总署的研究报告,尼古丁的药物特性、动物实验、抽烟者吸烟行为研究与病理解剖研究结果,与高度成瘾的海洛因及可卡因的研究结果对比分析,无可辩驳的证实了一个世纪都悬而未决的问题。大量的医学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1、香烟与其他形式的烟草是具有成瘾性的;2、尼古丁是烟草中的毒品(drag)导致了成瘾性;3、尼古丁药理与行为进程决定了烟草成瘾与海洛因与可卡因的成瘾具有相似性。
从代谢的角度来看,尼古丁通过肺部直接进入血液,分布在几个重要的脏器,能在几秒钟中内通过血脑屏障,集中在大脑兴奋脑部神经。随着七十年代放射同位素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对尼古丁在大脑中的受体机制了解非常清楚。尼古丁与大脑中的受体结合,释放出一些令人愉悦的生物物质,这个是尼古丁成瘾的生物基础。从动物实验来看,在动物与人的尼古丁双盲实验中,动物与人习惯一定剂量的尼古丁之后,都会形成一定的耐受情况,当进行尼古丁的戒断时都会出现烦躁、不安等戒断症状。
从药理作用来看,尼古丁的生物作用非常广泛,既对中枢神经有重要作用,也对外周神经有广泛的作用。尼古丁能够降低正常人体的体重。因此,在戒烟的初期,戒烟者即便不增加能量摄入,其体重也会自然增加。尼古丁在身体内的半衰期大概是在30分钟左右,也就是说,在抽完一根烟之后,血液中尼古丁含量达到一个峰值,过三十分钟,原来吸入的尼古丁只剩下一半。这样一来,为了保证血液中尼古丁含量,重症吸烟者必须不断的补充体内的尼古丁,一旦出现尼古丁浓度降低的情况,就会通过神经系统传递信号给大脑,触发吸烟行为,从而维持或者提升尼古丁的血液浓度。
通过放射性同位素的动物与人体实验,证实尼古丁通过静脉注射之后,分布在肺部、骨骼肌、肾脏、大脑皮层、脾、肝脏、眼部。在动物实验中,给予小鼠被动吸烟,结果发现尼古丁集中在喉部的粘膜、肺部、大脑、肾脏、脾脏、眼部、骨骼肌中。作为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物质,在进入人体之后分布如此之广,作用如此复杂,以至于科学家用了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才终于厘清了香烟和尼古丁的本质。
烟草中的尼古丁符合有关于成瘾性的判断标准,使用烟草是具有强制性和规律性的,一旦缺失会出现戒断症状。尼古丁具有精神作用,能够调节人类的精神状况,产生愉快和愉悦的感觉。尼古丁能够强化动物和人类对烟草使用习惯,尼古丁产生的依赖可以用戒断症状来衡量。尼古丁产生的依赖并不亚于海洛因等毒品,有的重度吸烟者即便是切除了喉部声带或者是切除了下肢,还是不能放弃吸烟。
理解尼古丁的成瘾性是戒烟的第一步,当吸烟者还认为吸烟是一种习惯行为时,戒烟能难成功在于吸烟者一定会低估尼古丁的威力,最终无法彻底摆脱尼古丁的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