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模型为啥没有用?

在2000年左右,能力模型引入国外,许多国内大型企业先后建立能力模型,但建立以后很多企业将其束之高阁,没有在实际管理实际中运用,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一) 建立模型的目的不明确:能力模型有三个层面:企业核心能力(enterprise core competence)、职能核心能力(function core competence)、岗位胜任能力(job competence),从逻辑上阐述,企业核心能力决定了职能和性能力最终决定了岗位胜任能力。企业在建立能力模型时,如果不能清晰界定在未来竞争中所需的企业核心能力,那么按照上述逻辑关系,最后形成的岗位胜任能力,就不能有效支撑企业形成核心竞争能力,而界定企业所需的核心竞争能力是很困难的工作,顾问公司在进行能力模型设计时会对企业战略进行梳理,但一般不会去界定(define)企业的核心能力,这样一来使建立的岗位胜任力模型成为无源之水。

(二) 探索性研究过多:建立能力模型需要极强的技术与研究手段,一般顾问公司采用Spencer& Spencer 在Competence at Work: Models for Superior Performance中的经典方法进行探索性的研究,抛开已经形成的研究结果,期望能够形成自己的能力模型,但是一开始进行BEI访谈,才发觉进入了一个无底黑洞,由BEI访谈得到的资料,一般的顾问根本没有办法进行深度分析,只有放弃探索性研究,进而采用现成的能力模型,在个别行为能力上根据企业实际进行修正,这样根本无法体现企业实际,因此在管理实践中无法运用。

(三)运用误区: 能力模型运用方向可以包括HRM的各个模块,从招聘到薪酬设计、到干部继任计划等,但在每个模块运用时使用的能力方向是不一样的,例如在招聘过程中使用的能力主要集中在潜质、动机及自我意识等深层的、冰山下面的能力,而在培训中可能更多是使用技能方向的,企业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如果没有精确的区分,运用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同时,由于能力测评的方法技术一般企业很难掌握,因此在模型运用时就没有准确的评判标准,影响了能力模型的深度运用。

作者: 远景顾问

Business consultant, focus on improving people, process and performance.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