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的尼古丁味道苦而涩,闻之而令人生厌。因此,人的味觉与嗅觉无法接受纯粹的尼古丁。但是自然界的烟叶,并非纯粹的尼古丁,而是含尼古丁、焦油以及其他生物活性成分,掩盖了尼古丁的苦味、涩味,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味。在焦油的掩盖下,尼古丁与其他生物碱进入人体,发挥各种生理与心理活性作用。
对抽烟行为分析,揭示出了人体依赖尼古丁的本质,揭示出人体如何精确的控制尼古丁的含量的原理与机制。吸烟是个复杂的过程,对其精确的定量分析始于十九世纪初期。吸烟行为看似非常简单,无非是点烟、点燃、吸烟、熄灭香烟这样的几个动作,但即便是这样简单的动作,蕴含了非常复杂的吸烟动力学原理。所有的重症吸烟者都是通过吸的频率、时长与吸进身体的烟气的体积来精确控制血液中尼古丁的含量。间隔很长时间没有抽烟,或者重症吸烟者在短暂戒断情况下,抽第一支烟的时候,通常“吸”的动作频率很高,每次“吸”的时间较长,吸进肺部的烟气的体积较大,这样才能快速提供机体所依赖的尼古丁。相反的情况是,当重症吸烟者连续上两支烟之后,再抽第三支烟的时候,通常吸的频率降低,几乎让香烟继续燃烧,吸入烟气的体积较小,这样避免尼古丁在血液中浓度过高,引起轻度尼古丁中毒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