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丁对中枢神经的作用

尼古丁的成瘾机制一直是烟草争论的焦点,如果尼古丁是高度成瘾性的物质,那么吸烟一定与吸毒具有相同的本质特征,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放射生物学的发展,揭示出尼古丁对中枢、外周神经的高度亲和力,由此,香烟成瘾的本质才逐渐为世人所知。

大脑中尼古丁受体根据亲和力分为三种:极高亲和力、高亲和力和低亲和力。这些受体与外周在神经节与骨骼肌的受体不一样。通过采用同位素标记的尼古丁,研究者对实验鼠大脑的尼古丁受体进行了研究,发现标记尼古丁集中在大脑的脚间核和内侧缰核。

继续阅读“尼古丁对中枢神经的作用”

你知道自己一支烟吸进身体多少尼古丁吗

当吸烟者点燃一支烟,开始享受香烟带来的愉悦的时候,香烟中的尼古丁随着烟雾进入人体。那么一支香烟的吸进身体的尼古丁究竟有多少?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这个问题困惑医学研究者,随着科学的进步与同位素的广泛运用,尼古丁的吸入量是通过同位素标记的烟草中的尼古丁来进行衡量与分析。

有一个实验研究了六名受试者,显示单支烟的尼古丁摄入量为0.36mg到2.62mg。另外一个实验,研究了五名受试者,实验结果平均每一支烟尼古丁的吸入是1.06mg。另外22名吸烟者,其中13名男性,9名女性,他们平均每天吸烟量为36支,变动范围为20-62支。研究结果显示,每天尼古丁的平均摄入量为37.6mg,变动范围为10.5-78.6mg,每支烟尼古丁的摄入量平均为1.0mg,范围为0.37-1.56mg。

继续阅读“你知道自己一支烟吸进身体多少尼古丁吗”

尼古丁的分布

当尼古丁进入血液,在血液PH值7.4的环境下,69%的尼古丁是离子化的,31%是非离子化的,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只有5%,尼古丁在体内分布平衡的时候,尼古丁的在体内各个器官广泛分布,分布表观容积为180升(为2.6倍的身体重量)。

在静脉注射尼古丁之后,因为其他器官对尼古丁的利用,血液中的浓度会迅速下降。在静脉注射尼古丁不久,在动脉血、脑和肺中的浓度较高,但是在储藏类组织,如肌肉等,含量较低。尼古丁在进入血液之后的1-2分钟快速的进入大脑,血液中尼古丁含量由于外周器官的利用,在20-30分钟之后下降。在动物实验中,对大脑利用尼古丁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人员发现,在静脉注射实验老鼠之后的5分钟,在大脑中发现高浓度的同位素尼古丁的标记,并且在30分钟内,尼古丁被清除出大脑。

继续阅读“尼古丁的分布”

尼古丁成瘾的机制

烟草中的尼古丁是烟草上瘾的根本原因。吸烟者真正了解他们吸烟的原因,是下决心戒烟的前提,是能够最终戒烟的重要原因之一。烟草中的尼古丁是具有强大的心理活性作用的毒品。在动物与人体实验中都证实其具有复杂而广泛的外周与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肠胃与松弛骨骼肌的作用。

烟草中含有的尼古丁通过肺部、嘴部或者鼻子进入人体,血液中尼古丁的含量在不同吸食方式之间大致相同。一旦进入血液,尼古丁很快在全身快速分布。尼古丁是很强大的心理与生物活性物质,能与体内不同的受体进行作用。进入血液中的尼古丁很快进入大脑,与大脑中受体相结合,进而启动大脑的某种代谢与电生理过程。另外,尼古丁能导致骨骼肌松弛,对心血管和内分泌有复杂而广泛的作用。

继续阅读“尼古丁成瘾的机制”

尼古丁是什么

想要了解自己无法摆脱香烟的原因,首先需要了解香烟中导致人们上瘾的关键成分尼古丁的特点。一般而言,吸烟者都会天真的以为吸烟是一种习惯行为,其实不是,了解尼古丁是什么之后,你就会发现吸烟其实就是一种毒品上瘾行为。

尼古丁是烟草中最为重要的活性成分,纯化的尼古可以作为作物杀虫剂。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发现吸烟人群的冠心病死亡率与肺癌死亡率较非吸烟人群高,由此,开始对烟草的大规模研究。当时都认为吸食烟草是一种习惯性的行为,而不是上瘾行为。烟草是否具有成瘾性,一直是烟草有害健康研究的重点与是否需要禁烟的争论焦点。

继续阅读“尼古丁是什么”

戒烟增强呼吸功能

采用流行病学的方法,研究戒烟对呼吸道症状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经过一个月的戒烟之后,即便是对一天吸烟量在25支以上的重症吸烟者而言,呼吸道的症状就能得到改善。同样许多基于临床的和大范围人口的研究表明,与吸烟者相比戒烟者更少的发作呼吸道症状,这些呼吸道症状包括:咳嗽、吐痰和呼吸困难。研究机构进行的长期跟踪研究中发现,吸烟者戒烟五年以上的,呼吸道的症状得到完全的消除。

继续阅读“戒烟增强呼吸功能”

戒烟降低慢性肺阻的风险

吸烟除了导致呼吸道癌症之外,对呼吸系统的功能的影响非常巨大,吸烟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炎。在1984年美国卫生总署的报告中,对吸烟与慢性阻塞性肺炎的因果关系进行了界定,报告结论为:“吸烟是导致美国男性与女性患上慢性阻塞性肺炎的原因,吸烟引起的慢性阻塞性肺炎的发病率与死亡率超过其他任何因素。” 慢性阻塞性肺炎是一类疾病,其中,包括:肺气肿、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一系列疾病。

继续阅读“戒烟降低慢性肺阻的风险”

戒烟降低肺癌与口腔癌的风险

肺癌是最先识别出来的吸烟带来的巨大的健康风险之一。吸烟直接导致肺癌,戒烟能够降低肺癌的风险。许多流行病学的研究证实了戒烟能够显著性的降低肺癌的风险。戒烟者表现出比非吸烟者高10-800%的风险。但是,相比持续吸烟者低20-90%的风险 。美国、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研究者都观察到了戒烟降低肺癌风险。

继续阅读“戒烟降低肺癌与口腔癌的风险”

戒烟对心血管系统的好处

吸烟是导致冠心病、外周动脉血管硬化和中风的重要原因,戒烟能够减少冠心病重复发作的几率。心血管系统与吸烟有关的疾病,病理原因比较复杂,吸烟能够直接导致冠心病、外周动脉血管硬化和中风的发作。同时,吸烟又是独立的增加心血管系统疾病发作的因素。例如,吸烟本身能够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有能够导致一系列的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吸烟能够导致血小板向血管内壁粘附的倾向,抽取刚吸完2支烟受试者的血液,比不吸烟的人对兔血管粘附强百倍。血栓形成与血液的粘稠度有关,而血栓是导致中风发作的原因,吸烟导致动脉血管的痉挛进而导致缺血与心绞痛发作。

继续阅读“戒烟对心血管系统的好处”

控烟运动改变了对吸烟的认知

人类社会广泛使用烟草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在这几百年中,烟草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一直存在争议。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初,各国就烟草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跟踪研究。基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终于在二十世纪末,科学家通过科学的手段揭示了烟草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巨大危害。

美国从1964年开始,总统委托卫生总署对烟草吸食进行系统性的研究,以确定烟草对美国公民健康的影响。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与建议,以应对六十年代日益泛滥的毒品滥用与急剧上升的吸烟人群。

继续阅读“控烟运动改变了对吸烟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