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导师制(Mentorship)建立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的生存关键在于员工的素质,所以企业开始花费大量的成本培训员工,以希望员工具有高于市场平均熟练程度的技能,来保持企业本身的竞争能力。

但是,许多企业在花费巨额成本培训之后却发现培训,尤其是外部培训效果及技能转换十分困能,这使得企业反思对员工培训方法问题,于是在HRD(人力资源开发)运动的后期,出现了workplace learning 以其更为朴实的内涵代替了空洞的HRD,而导师制作为WLP的最常用方法,受到了企业的高度认可,目前世界500强中,几乎都建立了企业导师制,以帮助员工更为快速成长。

我们从希腊与中国的故事来说明什么是导师;

The Greeks:

In Greek mythology, when Odysseus left home on long voyages, he asked Mentor to watch over his son, Telemachus. Not a mere babysitter, Mentor gave the boy his support, guidance, wisdom, patience, protection, love, and blessing.

The Chinese:

Ancient Chinese kings used a mentoring process called Shan Rang to pass the crown to a successor. Literally, Shan Rang means “the enlightened stepping aside to create room in the center for the next deserving person to step in and take charge.”

总之:导师就是企业中,经验丰富的资深人士,作为受到信任的指导者参与学员的发展目标设定,并通过关键技能的传授观察及反馈等方式,帮助学员实现其发展目标。

企业导师制就是在企业组织面上,使企业内部资深人士发挥导师作用的一整套管理系统。

企业建立导师制的条件是初步建立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如绩效、培养、能力i系统,以及初步的知识管理系统。

导师制与传帮带明显的不同点在于辅导内容双方确定认可、学员可以选择不同方向的导师、导师制辅导过程规范、效果评估科学,整个导师过程组织成立委员会进行政策性管理。

建立导师思考的步骤为:

Selected mentor
Mentorship Evening
Creating the matches
Mentoring process
Evaluation

 

其中困最难在于对导师的评估以及对整个辅导效果的评估,为此,针对导师制的过程,设计了三个层次的评价体系,基于学员的评价体系、基于导师与学员双方的对过程的评价体系,基于导师对整个过程的评价体系,以保证对效果评价的真实客观性。对导师的管理,必须建立在能力模型的框架下,对导师的几项与培养他人的能力进行有效的评估,保证导师具有必要辅导技能。其次是要根据企业实际,将导师制融入实际工作中,对优秀的导师给予精神与物质奖励,对优秀的学员给予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同时建立机制防止导师制被滥用,成为企业政治斗争的工具。

质性分析工具NVivo简介

质性分析(Qualitative analysis)是对研究对象进行的一种解释性研究(expiatory research )分析的过程,通常用于心理学及管理咨询业领域。

在管理咨询项目中,顾问通常会进行各种访谈,有的是为了验证一种假设,而有的是为了探究问题的原因,对后一种访谈形成的文件,采用质性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可以节省顾问很多时间,同时可以得到更为准确的结论。

目前,通常采用的软件为NVivo8.0版,由澳洲La Trobe大学Lyn Richards教授开发,软件具有极强的信息处理能力,不仅能处理WORD,PDF等格式的文档,还能处理录音与录像资料。在第一次使用时,对原来的一篇访谈记录进行了编码分析,通过对节点、自由节点的初步分析,勾划出访谈的整个逻辑思路,不仅得到了样本的一些详细的倾向性的意见,而且得到了包括子样本的倾向性的意见。

NVivo8.0版最大的特点是强有力的检索和构建能力,但由于软件的核心模块对汉语识别可能还是存在问题,目前其模型构建的能力还有待验证,但其优良的信息检索能力是无可置疑的。

Emotional factor toward change

Client motion during transformation depends on how you design the process and method you use.

Now I involved in a project to design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 for big state-own enterprise which the resistance is so strong that everyone openly opposed the project at the beginning. Due to adapt difference method client fully involved in and become constructive. During the diagnostic research, we do not find problems with existing system; on the contrary, we try to find deep root course make client succeeded in the past and what they want to go in the future. On the focus group everyone talk proudly and openly and help us to redefine problem and even give out solution, and we are so glad to see the transfer take place. Because client find solution, the implementation encounter litter difficult and client fell delighted.

The method we use is one of OD method which called appreciate inquiry(AI), more information:www.appreciate inquiry. com

Change methodology

In practice, I found AI combine with RACI, really can accelerate transformation in large company.

I involved in a project to redesign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 for a grid company which the resistance is so strong that everyone openly opposed the project at the beginning. Due to adapt appreciate inquiry(AI), we encounter litter obstacl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really take place. During the diagnostic research, we do not find problems with existing system; on the contrary, we try to find deep root course make client succeeded in the past and what they want to go in the future. On the focus group everyone talk proudly and openly and help us to redefine problem and even give out solution, and we are so glad to see the transfer take place. Because client fined solution, the implementation encounter litter difficult and client fell delighted. In large scale implementation phase we design RACI strategy in every functional department and the project implementation successfully.

RACI模型在变革管理中的应用

变革设计往往是顾问头疼的问题,怎么系统设计组织变革方案,是项目顺利的关键,在绩效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RACI模型,描述实施进程,取得了一些收获。

RACI是一个用以明确组织变革过程中的各个角色及其相关责任的相对直观的模型。其中英文涵义为:

谁负责(R = Responsible),负责执行任务的角色,具体负责操控项目、解决问题。

谁批准(A = Accountable),对任务负全责的角色,只有经其同意或签署之后,项目才能得以进行。

咨询谁(C = Consulted),在任务实施前或中提供指定性意见的人员。

告知谁(I = Informed),及时被通知结果的人员,不必向其咨询、征求意见。

模型建立方法:将绩效实施过程中的若干重要工作活动及相关利益各方列入矩阵中,顾问与各方人员集体讨论,确定利益各方在绩效变革中的组织角色及职责,明确各方职责及角色之后,在项目计划中体现出来,使各方明确在什么时候进行什么活动

采用RACI模型进行绩效变革实施之后,变革利益各方对实施路径及相关工作任务活动理解深刻,配合良好,避免了很多无效沟通,使项目实施进度及效率大为提高。

也谈量化考核

在绩效项目中发现有许多设计中的误区,其中最大的误区就是量化考核,无论什么岗位,统统实行量化考核,越量化越好。

在2007年做过的绩效项目中,客户高层对设计量化指标十分着迷,叫顾问组为公司的全部岗位设计量化考核指标,今年的七月有幸到客户公司回访,客户高层告诉我,他们已经对顾问组设计的指标体系进行了调整,针对不同的岗位设计不同的考核内容。原来实行量化考核,由于成本及指标设置的原因,导致了更大的不公平,他们已经放弃了全部量化考核方式。和客户高层进行交流,他们告诉我,当初设计量化标准只是为了回避绩效评价的矛盾。

由此,使我想到绩效评价作为一种评价工具,确实是不能实行所谓的完全量化考核的。产生这种误区的根源在于,企业文化不支撑绩效管理体系,绩效评价本来就是对人的评价,中国文化是回避对人的评价,怕搞坏了和谐的氛围,怕影响大家的工作情绪,在国外网站上,查询了很多资料,发现对员工层面的评价,很少有定量的指标,几乎都是定性的评价,采用等级评价的方式进行,可能真是文化影响因素吧。从测量学的角度看,人作为一种理性的高级动物,如果绩效可以完全量化并精确测量时,人和一台机器又有什么差异呢?

项目实施辅导

项目的实施是很多顾问头疼的问题,要么就回避实施,要么根本就不进行项目实施,只提出一些简单的建议。

项目中的实施至少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实施的内容是什么?实施采用的方法是什么?实施的组织方式是什么?怎么监控实施效果?

(一) 界定实施内容:清晰界定实施的内容十分重要,模糊的概念或方法只会导致客户更加迷惑,因此,在实施前必须清晰告诉客户,顾问要做什么,客户具体要做什么,界定清楚实施的内容,要达到的标准,是实施的前提条件。

(二)   方法工具传授:将方法简单的传授给客户,让客户具备基本解决所实施问题的专业知识,是项目实施的基础,客户不具有专业知识与技能,辅导实施就成为空话,结果顾问还是成为做事的主体。

(三) 实施组织方式设计:实施的组织方式是实施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咨询项目的实施往往不止只涉及客户方一个职能部门,可能同时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而当客户对项目涉及范围不清晰,项目牵头部门组织能力不够时,顾问必须设计出项目实施的组织方式,清晰告诉客户实施的路径,参与的部门及人员,参与人员的工作时间计划等。组织方式设计成为实施能否高效、有序进行的关键。

(四)   实施过程监控:实施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实施的效果在逐步显现,设计科学的监控方式对项目进行评估,一方面控制实施的进程,另一方面,对项目形成的方案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正,为最终项目结案提供依据。

在几个方面的实施内容中,目前感到顾问比较难做的是客户方组织方式的设计与安排。顾虑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怕参与实施过深,陷入实施的泥潭,二是对客户方的组织、流程职责及文化了解不够,怕惹上麻烦,三是顾问本身的组织能力就不够,对客户的调动能力不够,对客户的影响能力不够。

绩效管理的基础

随着项目的深入,辅导客户提炼分解提炼指标,越发觉绩效管理需要基础。

绩效管理的两个重要基础:岗位职责及流程。职责清晰,岗位设置合理。职责是界定指标的关键,企业岗位设置混乱,必然导致绩效管理中指标内容的确定;流程清晰,关键控制点明确,指标的关系就变得十分清晰。没有这两个基础,进行绩效指标设计真是很难的事情。

除了这两个基础外,文化因素确实对绩效实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高层的大力推动无疑很在很大程度上保证项目的成功实施,崇尚公平公正竞争性的文化,权利距离较小的文化,都是成功实施绩效的重要基础,

顾问能够保证使用的方法,如CSF 分析,流程控制点分析等,精准无误,建立了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但确实不能保证企业文化支撑绩效管理的深入推进,与客户一道建立体系,但最终实施的主人仍然是客户,其最终效果是客户所掌控。

绩效管理没有基础,最终会成为损害组织健康的重要原因,因为绩效指标本身就没有反映组织职责及组织流程的控制。

绩效指标设计的反思

绩效指标设计是绩效咨询项目的难点之一,也是绩效体系设计的最重要部分。
从组织层面看,通过对公司的目标分析,采用BSC将公司目标变成可以衡量的一套指标体系,也就是KPI指标体系,就完成了一个经营单位的绩效体系设置;在部门层面,通过对公司指标体系的进一步细化,结合部门职责及流程控制点,就可以得到部门层面的指标。组织层面的指标体系设计看似难度很大,其实相对简单。真正的难点来自岗位指标体系设置,个人层面的绩效其实是管理人员与员工之间就职责履行状况交流的结果,顾问的职责就是引导管理人员与员工达成一致,在项目中顾问组设计了大量的辅导,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客户很快掌握了这种方法,岗位指标提炼通过客户的努力得到了,指标的实效性与针对性有了充分的保证。看到有的顾问公司居然可以提炼出岗位KPI实在是非常汗,一看明显是职责履行情况的一些衡量指标,这样的顾问公司实在是行业中的害群之马啊。

管理咨询项目教练

过完国庆回到项目上,开始对客户进行培训,在第一个班的培训上,我讲了大量的理论、项目思路、工具方法,讲的十分深入浅出,客户在听讲的过程中,似乎也有很大的收获,似乎感到通过培训已经能够进行指标提炼,办法起草等工作。但是,经过两天的培训,有几个学员离开课堂,走到电梯间时忽然告诉我,现在他觉得还是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做,这令我开始审视项目的辅导方法。

咨询项目的辅导与培训之间有很大差异,其一,培训只解决知识转递问题,培训目的是让客户具有必须的理论知识,其二,培训不解决系统的操作技能传递问题,既然传统的培训具有那么多的局限性,项目上的培训与辅导必须根据项目设定的目标设计不同的培训及辅导项目,将培训及教练紧密结合在一块,以达到使项目形成的方法及思路能够传递给客户的相关人员。

在第二个培训班上,我将理论培训的时间缩短,用尽量简单的实例告诉学员运用的理论,然后开始与学员就人力资源部的岗位指标进行现场提取,最终各个小组都得到了能够使用的岗位指标,学员离开课堂的时候,我问学员回去后能不能提炼指标,他们告诉我,没有问题啦。

看来,在项目的辅导过程中,可能在很多情况下,教练比单纯的培训可能更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