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发展理论与实践从工业化时代演进至今,任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采用组织发展系统理论方法与实践,解决了企业变革中遇到的核心问题:平衡组织利益与个体利益之间的矛盾,最大程度上实现或体现了人本主义的思想。组织发展从企业精神文化的底层触动变革,实现组织对环境的高度适应性,组织成员对变革本身的接受程度。
继续阅读“再聊组织发展的价值”分类: 组织发展
组织的社会功能
组织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分工变得日益复杂。所有的组织一定在社会分工中承担一定的功能,这个功能就是组织存在的目的与意义。
从社会系统大的分工来说有行业的分工,如工业、农业、制 造业、服务业等,从行业内来说,在产业价值链上承担了不同的功能。如在建筑业中,有的企业承担概念设计,有的企业承担施工,有的企业水电施工,有的企业是土木施工等。越来越细的社会分工,要求组织对自身的定位要非常清晰。在产业链的整合、分化之中,企业总能找到很多机会,实现自身发的扩张,如在建筑业中,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有的企业单独承担水电安装施工。
也论组织结构
在工业化早期,人们探索一种以大规模生产为基本模式的组织方式,与传统的生产不一样的在于,传统的以手工作坊为基本的单元的组织,没有更为细致的工作分工,生产效率低下。在大规模生产时代,逐渐处于被淘汰的地位。规模化生产,最终将商品的成本降到很低,以至于手工作坊的商品根本无法与之竞争。
随着技术的进步,经历了蒸汽时代的变革之后,大规模的生产已经成为社会的基本组织模式。为了追求规模效应,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企业的规模越来越来大。在二战之后,借助于长期的经济繁荣,西方形成了跨越国界的巨型公司,这些跨国企业的产值,有时候生比一个中型国家的GDP还高。
组织的边界
组织是有边界,其一是地理位置的边界,其二是经营范围的边界。
从公司体系诞生之后,所有的公司都需要在政府备案两种基本信息,一种是经营范围,第二种是地理注册位置。这个就是企业的边界。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以公司责任制(company limited)组织的组织体系的公司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其边界在不断被突破。从地理位置而言,二次世纪大战之后,长期的经济繁荣、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等导致了巨型的跨国企业出现,其经营范围可以遍布世界各地。从美洲到欧洲再到亚洲的远东,其研发在美国,生产可以在中国的富士康完成。企业的价值与供应链可以跨越任何地方,企业的地理位置边界发生融合。从经营范围来看,原来的企业基本经营一种或几种单一产品。但是,现在的复杂的企业集团可以横跨产业,生产不同的产品与服务来满足市场,组织的经营边界被突破了。企业集团的产品如果组合很好,则可以形成产业的聚集效应,将成本减少到最低,以至于竞争者无法立足。
组织发展的起源
组织发展起源于对传统科层制组织体系的反思。
基于社会分工而形成的科层式的组织体系,背后的假设是基于从农耕到工业化的进展中,需要对农耕文化中自由散漫的习惯进行改变,进而形成一种职业的、服从于机器要求的、服从于任务排班要求的作业与管理体系。这种体系让早期的资本主义国家获得了巨大的生产力。但是,在技术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科层制的官僚体系逐渐出现很多问题。在科层式体系中,最为根本的假设是:人是“经济人”,人在企业打工只是为了混一口饭吃。因此,在与雇主的博弈中,雇员只要能够偷懒,就一定要偷懒,只要可以不努力,就一定不努力。基于这样的假设,雇主必须用绩效等“胡萝卜与大棒”的机制保证雇员努力工作。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许多实证研究开始逐步证实在现代经济活动中,雇用关系并不纯粹是一种经济关系。著名的霍桑实验证明了这一点,雇员在受到关注的时候可以超越其职责和能力努力工作。当许多实证的研究证明了雇佣关系超越纯粹经济关系的时候,许多学者开始考虑如何更为有效的改变组织系统,使其更为灵活高效、更能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组织弹性是什么?
经历工业化和世界大战演进过来的现代组织,基本是在一种较为平稳的状况下演进。但是其间也发生几次重大的事件,比如1931年的经济危机、911事件与2008年的金融风暴等。总体而言,从二战结束之后,世界经济基本处于长期的稳定发展状态,世界范围内没有发生重大的灾害事件,全球经济一体化快速进展,发达国家将产业链作为关键的研发保留在国内,其余的制造、营销、供应等职能分布在世界范围内,这种以成本因素优先的产业、供应链格局在稳定的世界环境与和平的年代,促进了世界的繁荣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疫情下的战略思考
对企业而言,战略是环境的产物,是环境迫使企业思考如何应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动用企业所拥有的资源,解决企业生存发展的问题。
新冠病毒疫情,无疑是本世纪初期最大的黑天鹅事件,对企业的经营环境带来了巨大持续的影响,在企业的未来战略中必须认真考虑类似新冠病毒黑天鹅事件,可能对企业经营造成的巨大影响。
战略究竟是什么?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年,政府、企事业单位开始委托第三方机构编制“十四五”规划。由于政府、民众高度关注,“十四五”规划成为网络热词。面临国际环境如此剧烈变动,中国面临百年未有之变局,战略与远期规划变得无比重要,“十四五”规划引起了政府企事业单位的高度重视。“十四五”规划是战略性而不是业务规划,因此,需要再次梳理战略的基本定义,理解清楚什么是战略就非常重要。
知识工人管理的难题
当越来越多的工作开始由装配线上的机器人完成的时候,当越来越多的就业是源于第三产业、源于高端服务行业的时候,意味着知识工人阶层出现了。
知识工人的重要性无以言表,现代化的医院里面充满了各种高端设备,如CT机、核磁共振(MRI),一旦缺失了知识工人的操作与解读,这些高端设备只不过是一推钢铁垃圾。现代管理大师德鲁克说过,二十一世纪最大的难题在于管理知识工人,在于理清知识工人生产率的关键影响因素。
战略层面的组织发展
有人认为组织发展从一开始就专注于企业的人文过程,对企业的组织、运行的社会构造特别关注,而对企业经营本身不是特别关注,是组织发展最初留下的一个瑕疵。因此,很多机构对组织发展的运用也就是局限在组织的人文层面,局限在组织的社会构造与社会功能的发挥上面,许多组织认为组织发展本身并不是在战略范畴的,而是在一种纯粹的操作层面。其实,在这个是对组织发展的最大误解。